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元宵节快乐(番外) (第2/2页)
陆续官员上前送礼,拜天,一盏盏油灯准备妥当。 一篮篮准备编制好的灯篮,被仆从奴婢,呈流水线般的,尽然有序的摆设完好。 继而再有侍卫,上前两步,统一用火把点燃灯火,烟雾缭绕,灯火辉煌! ... “呼...”长吐出一口浊气,好不容易才结束了持续了一个时辰的“仪式”,高郅感觉自己快脱一层皮了。 下次! 下次他绝对不会再参加这种繁琐的仪式了! 立完flag,高郅眼波流转,视线落到一旁撅着小嘴,同样郁闷的吕玲绮脸上。 望着吕玲绮委屈郁闷的小脸蛋,高郅很可耻的坏笑了一声。 “嘿嘿,玲绮,等下晚上随我去一趟前厅,我给你做一个好吃的。”在吕玲绮怀疑目光扫过来的时候,高郅低声细语,转移话题的同时,上前搂住吕玲绮的柔嫩腰身。 “什么?”吕玲绮没有抵触,顺从的依靠在高郅胸膛,微微一愕,美目转动,近距离凝视着高郅,见他一脸神秘的表情,忽然有些好奇起来。 “嘿嘿,秘密,待会给你一个惊喜。”高郅也不透露,亲了一口妻子,笑着抽身,扬长远去。 “...真是的,坏东西,总是故作玄虚!”吐了吐小香舌,吕玲绮望着高郅的背影,没好气的抱怨一句。 嘴角却是悄然翘起。 夫妻间的情趣,总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 夜半,吕玲绮蹑手蹑脚的,轻声来到高郅约好的地方,推门而入,小心翼翼的关好门后,小鼻子轻轻抽动了一下。 “好香!什么东西?”吕玲绮顺着香气四溢的方向,望去。 灶台上,一碗汤状物,伴随着半敞的大锅,香气飘荡。 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现在农村里常用的土灶,甚至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烤炉,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陶瓷器皿,供给人们做日常使用。 如今的赵王府,自然也不会缺少。 不过,吕玲绮现在关注的可不是这个。 她好奇的看着,碗里白圆滚滚的食物,虽然没有品尝,但不难猜测,这是一个面食。 虽然汉朝普遍还是在吃麦子和粟米,水稻的传播率还较少,这个时候,还是广泛用的是麦子,但其实,水稻的应用,还是存在的。 而且,由于汉时,曾由于与西域相互沟通,西域的不少饮食文化流入中原,为大汉吸纳。 比如胡饼的存在,非常像现在的馕,相比之前秦朝的蒸制面食,汉朝的胡饼口味上确实领先很多,各种文化的汇入,至少,汉朝在面食改进上,有了很深的见解。 “你尝尝。”高郅给吕玲绮盛了一碗,递过去。 “唔...好甜!你...放了饴糖的吗?”吕玲绮美目眯起,感受着嘴中盛开的甜蜜滋味,半是享受,半是好奇的问道。 “嗯,专门为你做的,还是我自己亲自做的,这个吃食我唤它,叫做汤圆。”高郅咧了咧嘴,笑到。 条件有限,没有后世花里胡哨的各种口味,所以他做的汤圆里面,确实是放的吕玲绮口中的饴糖。 中国古书上出现“饴”字,是在汉代,饴糖可能是最早的硬糖。 东汉张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 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好吃吗?”高郅问道。 “嗯,好吃(??w?)?!”吕玲绮又用瓢羹,捞起一个汤圆,递到高郅嘴边。 “你也吃。” “好!我们一起吃!” “嗯!” “真甜。” “嗯,和你小嘴一样。” “讨厌!...唔...” 月华洒下,人影却已经由两个叠为一道.... 天上月正圆,地上人安乐!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