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节  (第1/1页)
    大勇赶着马车,哒哒哒地往皇城疾驰。    虽然时辰尚早,路人已有行人走动。    离皇宫越近,车马轿子越多。    杜仲掀了车帘指给她看,“那是工部管侍郎的车驾,他家车轮涂着绿漆,很显眼;那顶青布帷四人轿坐的是大理寺张寺正,他不习惯坐车,每天要比别人早起来半个时辰。街旁喝豆汁那人,是光禄寺卿,他每天早上经过这里都要喝碗豆汁。”    易楚好奇地问:“这么早就上朝,你以前也每天早起吗?”    杜仲笑笑,“我们是轮值,轮到我当值就得早起……眼下是夏天,天亮得早,要是冬天,官员的车前或者轿子前就挂盏写了姓氏的气死风灯笼,大家都聚集在午门前,很有意思。”    易楚慢慢地放松下来。    到了神武门门口,等了约莫一炷香工夫,刘公公才慢腾腾地过来。    杜仲握一下易楚的手,“别担心,我就在这里等你,”又褪下手指上的扳指塞给刘公公,“内人第一次进宫不懂规矩,公公多体谅。”    易楚这才发现,平常极少戴饰物的杜仲手上戴了好几只戒子,腰间也系了三四个荷包。    刘公公倨傲地点点头。    当值的金吾卫士兵检查了腰牌,放两人进去。    踏进宫门的瞬间,易楚下意识地回头,瞧见杜仲挺拔的身影和脸上清俊的笑容,不由笑了笑。    大红的高墙,青砖铺成的甬道,放眼望过去没有尽头似的,一路走来,只听得到两人的脚步声再无其他,安静又寂寥。    不知走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小门,有小太监出来喊了句,“冯公公,刘公公将人带来了。”    接着出来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太监,笑着点点头,“杜太太,请跟我来。”    这次不是走甬道,而是沿着抄手游廊走了差不多一刻多钟,到了一间花厅。    冯公公笑道:“杜太太请稍候,我进去禀告一声。”    易楚连忙答道:“有劳公公。”    直到冯公公离开,易楚才恍然醒悟还没有打点他,也不知这冯公公是什么品阶,会不会觉得受了怠慢。    易楚开始有些不安起来,又不敢随意走动,只能傻傻地站着。    又过了会儿,有个十四五岁的宫女步履轻盈地走进来,笑眯眯地问:“是杜太太?请跟我来。”    易楚点点头,掏出只荷包塞了过去。    宫女不动声色地捏了捏,笑容更盛。    出了花厅,又经过一道抄手游廊,宫女轻声道:“太后近几日精神不好,耳朵有点不好使,又不愿跟人说,您回话时,声音稍大点。”    “这里是太后的住处?”易楚诧异地问。    宫女笑着回答,“这是慈宁宫的偏殿,皇后娘娘跟其他几位贵人都在里面。”    易楚连声道谢,“多谢姑姑指点,不知姑姑怎样称呼?”    宫女“噗嗤”轻笑,“我算不得什么姑姑,杜太太叫我腊梅就行,”稍顿顿,压低声音,“是德公公拜托我照应太太的。”    德公公又是谁?    应该是杜仲事先托付的人吧?    易楚越发心安,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到了殿堂门口,腊梅示意她在旁边稍等,自己推门进去。    不大工夫,腊梅出来,悄声道:“太后请您进去……皇后娘娘左下首的是隆宁长公主,右下首是她娘家嫂子文定伯世子妃。”    易楚点点头,深吸口气,随她进了殿门……    117|言谈    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砖上铺着大红色织锦地毯,合抱粗的落地柱、清一色的紫檀木家具,掐丝珐琅西番莲纹的香炉、浅浅淡淡的龙涎香——低调而又奢华。    易楚垂眸,小心翼翼地跟在腊梅身后。    腊梅双膝弯曲,清脆地道:“杜太太给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问安了。”    易楚恭敬地跪下,特地扬了声音,“太后娘娘金安,皇后娘娘金安,”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头。    片刻,听到清冷的声音,“起来吧。”    易楚道谢起身,趁机扫了眼殿内坐着的几人。    最上首穿家常丁香色妆花褙子的显然就是太后。    听杜仲说约莫四十五六岁的样子,可看起来要老得多,发间夹杂着不少白发,而且神情很憔悴,通身上下没有一件饰品。    紧接着那个二十出头的少妇就是皇后娘娘。    容长脸,下巴有些尖,眼睛看人的时候特意带着几分审视,让人不太舒服。但肌肤很白且细腻,穿着大红色柿蒂纹褙子,衬着她的脸色格外红润,一看就是生活很顺意的那种人。    而下首两个人,看上去都很和气……    易楚正暗自打量着,听到皇后娘娘开口,“是皇上新近委任的宣府总兵杜仲的妻子,杜仲就是信义伯的长孙,明威将军的长子。”    隐约有惊讶的吸气声传来,屋里七八道目光尽数落在易楚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