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各方行动  (第1/2页)
    对他来说,产品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项。    投资越多,他们这些人的成绩就越大,而就业机会越多,他们在县里的话语权也会越多。    全县现在有上千个失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国企经营困难,工人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    如果有一家大型企业,能大量接收他们,那对地方治理有天大的好事。    年底向上级汇报成绩时,也会成为他们能不能升官的关键。    “投资金额,第一期先定在一百万,后面根据情况再追加。”周智荣照着周桃的建议回答道。“至于就业人数,暂定为五百个。等生产稳定下来,再扩大产能,说不定会有上千个——”    周桃当时提醒他,如果想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目的,就不要一次性全部投下去。    否则资金到手后,地方政府就会把关注重点,放到其它还没投资的外商身上。    他的工厂已经开在这里,真金白银已经投下去,根本跑不了,所以不用再担心他变卦。    “太好了。”董县长站起身子,跟周智荣郑重握了握手,兴奋地叫道。    他和祝良骥显然没听出这话里的心思,听说第一批就有这么多,后面还有追加投资,顿时兴奋了。    有了这笔投资,他们今年的招商引资压力就减轻了。    和东海县处于竞争关系的长塘县,最近招到一个岛国的投资者,准备投资百万,开一家玩具厂。    周智荣这笔投资虽然没有超过对方,但是有后期追加,最后应该会超过他们。    “董县长客气了。”周智荣跟他回握了一下,矜持地点点头。    他们这些外商投资者,只要愿意投钱,地方政府都是这么热情,他已经习惯了。    “周先生愿意投资到东海县,是我们的荣幸。”祝良骥说着场面话,“就是不知道需要我们地方政府怎么配合你们,现在没有外人,如果有特殊要求,请你尽管提出来,能满足的,我们一定不会推辞。”    外商投资,有很多优惠政策,这是中央明文规定的。    而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还会私下出台一些措施,吸引他们过来。    比如免费提供土地,免土地出让金,比如免三年税收等等。    “祝书记客气了。”见祝良骥说得这么明白,周智荣也正色地回答,“我周家的祖籍就在东海县,为家乡人民谋福址,是我周家的毕生心愿,我不需要额外好处,只要严格执行当地的优惠政策就行了——”    这次投资,本来就是打周家的名声,怎么可能乱提要求呢?    也只能用这么无私的心态,才能达到在全省扬名的目的。    周桃说得很清楚,现在国内一方面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证他们赚到钱。    另一方面,又会对那些热心家乡发展的投资者极高的荣誉,以此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反正荣誉不要钱,所以给的也大方。    “周先生的觉悟实在太高了,我代表全县人民,向你表示感谢。”董县长却当真了,拿起酒杯向他敬酒。    心里已经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