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8页  (第1/2页)
    他要一堆话梅糖干啥    哎,阿妩也不心疼自己,这样下去,他非得被摸秃噜皮了,宝宝心里委屈!    不过这流水宴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不但来的亲戚朋友都特意给他们塞了路费过来。    就是来看热闹的乡亲们,也送了不少礼过来。    等宴散了的时候,李秀英收拾出了一大堆东西。    还趁着机会把这些土特产都给拾掇成了吃的。    等两人卖票上车的时候,五六个大皮箱好悬没装完。    就这,铺盖褥子一类的东西还一概都没装。    李秀英对此振振有词:老话说的好,穷家富路,穷家富路,你两都没出过远门,不知道往外头行走的艰难,这要是不把东西都给带全了,路上有你们好受的。    林绪之:    呵,那您以为我是从哪里来的没出过远门的是您才对吧!    算了算了,说不过她,等上车的时候,再趁机让阿妩收起来好了。    反正这时候坐火车真的挺遭罪。    时间长就算了,软卧这样的待遇只有干部才能享受,他们这样办不出单位证明的穷学生,就只能坐硬座。    这事他倒也能想一想办法,但无论坐哪种坐,都没啥能入口的东西。    他这个丈母娘啥都不靠谱,但人做的饭食好吃啊!    带着她拾掇的包裹,自己跟阿妩绝对能一路滋滋润润的到京都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回去,他那个便宜爹会不会已经气死了。    当初他为那对兄妹选插队地的时候,特地选了y市跟新疆。    这里头可是大有讲究的。    这时候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插队落户,与农民杂居在一起的,他们同农民一道挣工分,自食其力,如果遇到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    看着辛苦,但至少有点盼头,想一想办法还能当个老师,或者招个工啥的。    自己当初去省一中教书,走的就是这种路子。    另一类的知青,则是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    但却只能过着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享受微薄的工资,不但不能招工回城,也不能招干。    那兄妹两所在的y省跟新疆,都在这个范围内。    他当初把这两人弄到这地方去,其实是为了防他那个便宜爹。    趁自己一走,通过病退或者招干,把人又给弄回京都。    但没想到还能起现在这么个效果这两想要回城,就只能通过高考了。    但不是自己小看他们,这两人以前想仗着林常州的关系作威作福,还真不怎么重视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