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9章 妇人,黄河(为反噬的幸福加更  (第1/2页)
    “还会路见不平?”    杨继年抚须点头,“有正气,好!”    李氏没好气的道:“好什么好?那是愣头青。”    “你懂什么?”    杨继年不屑的道:“孝顺父母的,有正气的,这样的年轻人,就算是坏也坏不到哪去。”    ……    沈安的内心住着一个老鬼,所以少年人的感情是啥滋味他不大懂。    懵懂,还有憧憬,以及紧张……    甜水巷有家小店,小店里专门卖炸鹌鹑。    鹌鹑炸出来很香,而且肉有些干,一丝丝的咀嚼着,回味无穷。    操持这个小店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妇人,叫做左珍。    左珍长得很是俏丽,而且性格开朗,朋友很多。    鹌鹑放进油锅里,顿时油烟渺渺,然后香味传来。    门口守着两个半大孩子,他们刚给了钱,准备买回去给长辈当下酒菜。    这么一只小鹌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顿只舍得吃半只,剩下的半只留到第二天吃。    一碗浊酒,半只炸鹌鹑,这便是神仙日子。    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乐趣,对于王雱来说,他的乐趣就是俯瞰众生。    这样的日子很嘚瑟,也很潇洒。    他刚从太学出来,给那些在冲刺发解试的学生们鼓鼓劲。    可他的肚子饿了,被炸鹌鹑的香味吸引了过来。    两个半大孩子的鹌鹑很快就得了,他们留着口水,小心翼翼的在皮下撕下些肉来,然后塞进嘴里,一路狂奔回家。    “要炸吗?”    声音很清脆。    王雱觉得心中什么地方动了一下,就点点头。    青烟再度升起,肉香四溢。    那张俏丽的脸在青烟中有些模糊,却让王雱觉得心跳加剧。    “少年人要好好读书,莫要熬坏了身子……”    “看你就是个单薄的,要记住多吃饭,看书要歇息……”    王雱觉得自己的心中多了些什么,他木然结账,却忘记了拿鹌鹑。    “你的鹌鹑!”    清脆的声音唤醒了他,他回身,冷漠的点点头,接过鹌鹑。    左珍见他远去了,才笑道:“大大咧咧的少年,真好玩。”    ……    等到了沈安家,王雱手中的炸鹌鹑依旧完好如初。    开门的是姚链,王雱顺手把鹌鹑递给他。    “多谢王郎君。”    姚链笑呵呵的接了,然后说道:“郎君在书房。”    无需带路,王雱自己就寻摸了过去。    “……二股河经常淤积,就算是现在清淤,可以后呢?难道每年都让黄河改道,然后重新清淤?”    沈安正在发怒,见王雱来了就只是点点头。    “当年堵塞了商胡,想改为北流,结果一夜之间河北路成了泽国,原先的富庶之地成了废墟,这特么的教训还不够,如今又来折腾,折特么!”    沈安一拳捶打在草图上,只觉得这个大宋真是不省心。    那是黄河啊哥,后世都没人敢说给黄河改个道,就你们贼大胆。    ……    “陛下,黄河北流在魏县决口,在信阳入海,陛下……黄河东流了!”    朝堂之上瞬间就被这个消息引爆了。    “天呐!”    赵祯捂额道:“祖宗护佑,祖宗护佑啊!”    富弼叹道:“总算是回去了,好啊!回去就好啊!”    君臣捂额相庆,欢喜不已。    “终于东流了。”    连陈忠珩都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内侍没有当朝发表看法的权利,但今日却是例外。    人人唏嘘,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弥漫在整座宫殿内。    韩琦说道:“当年堵塞商胡,结果黄河决堤,一夜之间河北成为泽国,可惜可叹。如今黄河自行决口改道,可见是被陛下的诚心所感,臣等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    赵祯欢喜的面色微红,问道:“可查探过了吗?”    上次报信的人说的简陋,大伙儿还在等着详细情况禀告。    来报信的人说道:“陛下,二股河目下还能承受河水,只是淤积不少,怕是……难以维系。”    河道淤积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再度破堤。    君臣相对一视。    淤积算个毛线啊!    挖!    赵祯面色红润了起来,说道:“可能清淤?”    富弼正色道:“当然。”    来人说道:“经多番查验,若是维系北流,那二股河不必清淤。”    殿内安静了一瞬。    黄河目前是北流,可北流它危险啊!    那还是几十年前的真宗朝,一位叫做李垂的官员潜心研究多年,提出了黄河年年决口,不如改道东流的建议。    他建议的主因就是因为辽国。    ——黄河会不断向北,一路改道进入辽国境内。    黄河进入辽国境内会发生些什么?    汴梁的黄河天险没有了,辽人随时能南下。    咱们给黄河改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