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九节 义之所在  (第4/4页)
张公:前在太学,闻公教训,若晨钟暮鼓,发延年心扉,今闻侍中欲建小康,兴太平,此天下士人之所孜孜以求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愿请为侍中门下之士,为侍中大业略献微薄之力,纵贱躯以填沟壑,在所不辞!”    说完解延年深深俯首。    他确实是发自真心实意的,想要为小康治、太平世贡献力量。    不止是他,天下士大夫,十之八九都是如此。    倘若小康之治真的存在,真的可以实现。    若太平世界,有路可走。    谁能拒绝的了参与这样的盛事,加入这样的伟业之中,为它贡献自己那一份微薄之力呢?    更何况,这说不定还能实现自己学派长久以来的梦想!    ………………………………………………    解延年的忽然出现,让韩说等人措手不及。    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竖子尔敢!”韩说的脸色都快青了。    荣广更是气的几乎想要爆炸。    解延年,毛诗学派下一代的领袖,被其师贯长卿亲许为衣钵传人。    别看毛诗学派很年轻,成立都不过三四十年。    但它的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在现在已经在北方开始挑战韩诗学派的地位了。    其精神领袖小毛公,更是连天子也要尊敬的鸿儒,儒家诗经一系里的活化石!    解延年的出现和表达的支持,立刻就粉碎了他们原有的良好感觉,甚至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张子重,休要猖狂……”荣广旁边的一个谷梁学者,甚至不管不顾的叫嚷了起来:“汝连一个工匠都折服不了,还能折服天下人吗?”    撒泼打滚,这一直就是谷梁学者的专长。    然而,连他也没有得意太久。    下一刻,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鄙人丁缓,闻侍中大义,深受感染,侍中不弃,亲临寒舍,再三相邀,缓却因一己之私,几陷侍中于困境之中,深感死罪!”丁缓带着门徒子侄们,走上前来,远远的拱手恭拜:“若侍中依然不弃,缓愿以余生追随侍中……”    丁缓认真的用手摸了摸那件被他套在内衣之中的褐衣。    他在心里发誓:有朝一日,他要光明正大的穿上这件褐衣,赤脚行走在长安的道路上,公开的告诉人们——墨家思想永不灭亡!真理永不褪色!    赴汤蹈火之士,死不旋踵之人。    如今,重归人间!    张越掀开车帘,看着恭身拜在自己前方的解延年与丁缓,脸上露出微笑,他扭过头去,对刘进道:“殿下,臣说过的吧……”    “义之所在,必有千万人而来!”    这个时代的诸夏,这个时代的中国。    仁人志士,何其之多!    故而,诸夏民族,每逢大难,总能凤凰涅槃,重生归来!    刘进看着这一切,却是有些呆了。    他没有想到,更没有想过,书上所说的事情,居然会有一天,发生在他面前。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    韩说等人此刻,却是如堕三九冰窟。    浑身上下,都冷的有些颤抖。    韩说更是脸色苍白,嘴唇发抖。    他们原本只是来看笑话,出气的。    但谁知道……    他们却因此成为了笑话,成为了笑柄。    今日之后,长安城里的八卦党们,恐怕会将这个事情编成无数个段子。    而他光禄勋韩说很不幸,将成为段子里的主角——反面的那个。    就像是掩耳盗铃里的那个家伙,就像是守株待兔的那个主人公,也像是拔苗助长的那个傻蛋。    当明白这一点,韩说和荣广等人恨不得地下有条缝,能让他们钻进去躲一躲。    这太尴尬了!    …………    远方,董越看着这一切,放心的拍了拍手,起身对弟子们道:“走,回太学,准备十月的祭典!”    有此民心士气,十月公羊学派诸山头齐聚太学之日,谁能非议自己做出的决定呢?    说不定能借着这个势头,进一步整合和团结公羊学派上下。    尤其是那些一直只是打着公羊思想的旗号,实则我行我素的家伙……    若能整合起这些资源……    未来之天下,必是公羊之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