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20/33页)

1在加速性能、机翼阻力、航电系统、航程等方面相较美机存有缺陷,但在越南战场上仍旧占了上风。美国被迫改进f-4,并且在研制三代战机f-16时也以米格-21为假想目标。

    随着f-4的改进、“幻影”的出场以及三代战机f-15、f-16的问世,到了接下来的局部战争,米格-21开始失去越南战争中的辉煌。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1经常受制于伊朗的f-4;在中东阿以战争里,埃及、叙利亚的米格-21以及飞行员素质都无法同以色列的f-4、“幻影”和f-15、f-16相比,结果在六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和黎巴嫩战役中惨败。战场上的失利原因是复杂的,总体上有两点,一是阿拉伯等国家的米格-21飞行员训练水平不够精良,二是米格-21本身与改进后的f-4以及后来的三代战机f-15、f-16确有差距。

    相比昂贵而复杂的西方战机f-4,虽然米格-21的绝对性能和战场表现逐渐走向下风,但米格-21价格低廉,结实可靠,操作简单,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欢迎,加上各种改型,产量超过13000架,衍生出侦察型、教练型、对地攻击型、多用途型等20余个机种。苏联米格-21生产线一直运转到1985年,使用国家超过50个,至今仍有数千架在20余个国家服役。这些都使米格-21成为对世界空军影响最大的战斗机,被誉为空中战场上的ak-47步枪。

    米高扬设计局

    米高扬设计局原名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由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格列维奇建立于1939年12月8日,并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是苏联的主要飞机设计制造商。以两人姓氏第一个字命名的米格系列战斗机可谓家喻户晓,成为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象征。

    米高扬于190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来到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1931年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期间开始涉足飞机设计。1937年,米高扬正式加入苏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室,开始了长达32年的飞机设计生涯。格列维奇于1892年出生于乌克兰,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而流亡海外,十月革命后回到苏联,1925年进入苏联航空系统工作,1938年进入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室,米格飞机的两位缔造者在此结识。

    两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一见如故,为了共同的战斗机设计理念,两人于1939年成立了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第一件作品米格-1随即问世。米高扬的热情精干和格列维奇的沉稳博学形成了完美的互补,米高扬设计局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飞机设计机构之一,其不断推出的米格系列战机不仅为两位设计师赢得了无数荣誉和世人的尊敬。同主要用于国土防空的苏霍伊设计局苏氏战斗机不同,米格战斗机造价低,产量大,几乎所有型号都用来出口,被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使用,也为苏联/俄罗斯的军工产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这两位搭档分别于1970年、1976年离世,由23岁就进入米高扬设计局的罗斯季斯拉夫别利亚科夫继任总设计师。由于时局的影响和设计理念的偏差,米高扬设计局于2009年初并入苏霍伊设计局,长达70年的“米格神话”就此结束。

    1.15 苏-15“细嘴瓶”:秘不示人的“民航杀手”

    苏-15是苏霍伊设计局针对美国的f-4“鬼怪”而研制的重型全天候截击机,在1969年装备部队后,逐步成为苏联主力防空用机。苏-15在服役期间未曾外派或出口,但低调雪藏并未折损其国际影响,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屡次击落民航客机的战斗机。

    深藏金屋

    苏-15长20.5米,翼展9.1米,高5米,空重11吨,与f-4相当。其机身细长,机头呈圆锥形,又被称为“细嘴瓶”。苏-15机腹下有两个副油箱挂点,两个机翼下共4个武器外挂架。无外挂时速度可达2.5马赫,外挂两枚空空导弹时可达2马赫。同f-4一样,在对空空导弹的追捧声中,苏-15最初没有安装机炮,后来加装一门标准型23毫米双管机炮。

    苏-15具有较为先进的导航和火控系统,被认为是苏军的第一种真正实现昼夜作战的全天候歼击机,代表了20世纪60~70年代苏联歼击机的最高技术水平,主要用于中高空中远距离拦截。为了在机头安装大型雷达,该机改变了过去苏式歼击机的机头进气方式,而是将2个进气口装配在驾驶舱下方,其中e型的“旋转跳跃”单脉冲火控雷达可在35千米距离上发现轰炸机等大型空中目标,在40~50千米的距离上发现战斗机等小型空中目标。

    虽然苏-15针对f-4而生,但除了高空飞行能力,苏-15在诸多方面弱于f-4,包括挂机载导弹的数量、性能以及雷达探测水平,这与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热衷于地空导弹、空空导弹而忽视歼击机的全面革新密不可分。尽管如此,苏军一直把苏-15裹得严严实实。苏联一般会把新式战机派驻东欧华约国家,在20世纪7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