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21/33页)

0年代以后也开始出口最新歼击机,但苏-15既不派驻盟国,也不对外销售,保密程度超过了多种更先进的同代战机和新一代战机,其在苏联防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见一斑。80年代后期,苏-15逐渐被淘汰,1993年退役。

    空中卫士

    前面讲到,苏-15是一种截击机,用于在空中拦截并攻击入侵的轰炸机、侦察机、导弹等。截击机与歼击机稍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空中格斗能力和使用方式。歼击机擅于空战,而截击机主要在雷达、侦察机等预警设施发现敌情后直接进攻,然后迅速脱离,从而达到拦截敌机、保卫领空的目的。苏联之所以研制截击机,是因为美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喷气式轰炸机和小型化原子弹越来越成熟,苏联担心完全依赖自己的导弹系统不够安全,需要高空高速截击机来对付美国的远程高速轰炸机。

    苏-15服役后,确实起到了空中卫士的作用,将苏联领空团团围住,几乎所有大小不明来客都被成功拦截。

    1970年9月11日,乌克兰一部雷达探测到一架不明飞机正接近苏联边境,在距离100千米时,一架苏-15起飞拦截。很快,先进的苏-15就靠近了来犯之客,原来只是一架老旧的希腊c-47运输机。该希腊驾驶员因国内政变而决定逃亡,于是偷了一架c-47从空中飞来。苏-15也不必开火,轻轻松松地便将该机带到了苏联。

    1972年9月7日,土耳其数架f-100战斗机以密集编队超低空突防入侵苏林亚美尼亚地区,在雷达屏幕上宛如一架大型飞机,于是只有一架苏-15起飞拦截。到了近处,苏-15才发现自己上了当,不仅寡不敌众,而且对手们都是擅于空战的战斗机。尽管如此,苏-15飞行员仍然毫不示弱,打掉了土耳其一架飞机。有趣的是,这架飞机残骸落在土耳其境内,结果土耳其非但不承认入侵事实,反倒指责苏联进行了无端袭击。

    1973年6月21日,苏联又探测到一架小飞机从土耳其飞过来,以200米高度进入苏联境内。这次的问题不是入侵飞机过大或是伪装再度上演,而是入侵飞机太小,当雷达发现时距离已经不远了。拦截这种低空小飞机其实不是苏-15的特长,但3架苏-15还是紧急起飞,发现只是一个无聊的赌徒驾机取乐,希望以停留苏联领空赢得赌注而已。

    这些战绩在苏-15的服役史上着实不算大事,因为接下来,苏-15按照设计之初的目的成功“截击”了2架大型入侵飞机,而且这两架飞机都是民用客机。

    击落大韩航空客机

    1978年4月20日下午18时20分左右,苏联一座大型预警雷达突然发现一架不明国籍和机型的大型飞机正从西北方向靠近其北部边境。20多分钟后,该机在北部军港摩尔曼斯克东北方向进入苏联领空并继续南下。此时,东西方冷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架飞机顿时挑开了苏联人绷紧的神经,防空指挥所随即下达了拦截命令。6架苏-15歼击机在尖厉的警报声中迅速爬高到万米高空,很快在雷达屏幕上捕捉到了这位不明来客。

    可这架飞机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而是大摇大摆地继续南飞,深入苏联领空300多千米,也进入了苏-15的火力范围。苏-15在飞机旁边翻飞示意要求迫降,但飞机毫无反应。苏联人更加坚信,这分明就是一架蓄意入侵侦察挑衅的北约军用飞机,立刻发射了两枚空空导弹。其中一枚削掉了入侵飞机左翼翼尖,飞机立刻下坠。丢失目标的苏-15以为已经击落敌机,于是掉头返航。几小时后,苏联人就了解到一个噩耗,自己击落的竟是一架满载乘客的民用飞机。

    这架波音-707-320c喷气式客机属于大韩航空,载有10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于当天下午13时从巴黎起飞,原计划向西北越过北海进入北极圈,再向西经过格陵兰、加拿大北部和美国阿拉斯加进入白令海,最后向西南飞抵首尔。该航线已经建立多年,但这次飞机却在加拿大北部偏离了向西的航线而改为向东,2小时后进入苏联领空。更加诡异的是,客机误入的科拉半岛是苏联北部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摩尔曼斯克港驻扎着包括导弹核潜艇部队在内的苏联北方舰队,西南不远的普列谢茨克分布着空军、防空军的8个机场以及军用宇航发射场,驻有苏军最先进的战机。韩国客机不明不白地闯到如此高度敏感的地域,遭到导弹袭击也是情理之中。

    击中机翼的弹片飞进机身,当场打死2名乘客,并破坏了密封舱等设施。为了保证氧气供应,飞机从1万米的飞行高度下降到1000米,接着又挣扎了将近2小时,终于在耗尽燃油前找到了一片冰冻的湖面迫降下来。幸运的是,百吨重的大飞机并没有压塌冰面。在北极的暗夜中煎熬了2个小时之后,乘客们于午夜时分迎来了第一架苏联直升机。第二天凌晨,所有人员都被运走。第三天,一架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包机将乘客、尸体和部分机组人员运往苏联。飞机机长和领航员被扣接受调查,5天后释放。

    可以想象,这次误击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各方大打口水仗。韩国辩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